电子特气之元素化学-硅烷类化合物——(Si2H6)乙硅烷
发布时间:
2025-07-24
一.基本性质
(1)物理性质:乙硅烷密度为 0.686g/cm³,沸点 -14.5±9.0 °C at 760 mmHg,熔点 -132.6ºC,分子式 Si2H6,分子量 62.219,闪点 <10°C。外观性状为无色气体带有一种恶臭的气味。
(2)化学性质:乙硅烷具有与硅烷类似的化学性质,但其反应性比硅烷更强,比硅烷更不稳定。在光照或室温下会缓慢分解成硅烷和氢,在光照下也可分解。在空气中自燃,浓度在 0.2%以上时燃烧会发出火焰,浓度低于 0.2%时,则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白色的二氧化硅。与卤素气体发生爆炸性地反应,与六氟化硫接触则爆炸,与四氯化碳和氯仿激烈反应。乙硅烷的这些化学性质决定了它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格外小心。乙硅烷具有与硅烷类似的化学性质,但其反应性比硅烷更强,比硅烷更不稳定。在光照或室温下会缓慢分解成硅烷和氢,在光照下也可分解。在空气中自燃,浓度在 0.2%以上时燃烧会发出火焰,浓度低于 0.2%时,则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白色的二氧化硅。与卤素气体发生爆炸性地反应,与六氟化硫接触则爆炸,与四氯化碳和氯仿激烈反应。乙硅烷的这些化学性质决定了它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格外小心。
二.生产方法
(1)硅化镁法
原理:以硅化镁和氯化铵为原料,在液氨溶剂内进行反应生成乙硅烷 。
工艺条件:反应一般在微正压的条件下进行,温度控制在 - 20℃至 - 30℃的范围内.
优点:工艺流程短、设备简单、易于控制,且所获得的硅烷气体产品纯度高,后期纯化较为容易.
缺点:该工艺中,首先需将硅粉与镁粉混合后进行球磨并加热至 500℃以上进行合金化反应生成硅化镁粉体,此合金化过程较为适宜的工业硅粉粉体粒径为 600-1000 目,且由于其为固 - 固相反应,需两种粉体进行充分搅拌及压合,保证其具有足够的接触面积,因此需进行长时间的合金化处理,并且粉体内部很难实现充分反应,故该合金化反应的转化率偏低,乙硅烷的产率也偏低.
(2)六氯乙硅烷氢化法
原理:一般以氢化铝锂或氢化铝钠为还原剂,在有机溶剂中与六氯乙硅烷发生还原反应,生成乙硅烷和盐,同时伴有副产物氯气.
优点:可实现连续化生产,生产规模易于放大.
缺点:六氯乙硅烷提纯工艺复杂,难度较大,还原剂氢化铝锂或氢化铝钠制备条件苛刻,整个工艺流程复杂,能耗较高,控制难度大,设备投资及运行成本都较高.
(3)硅烷与氯气反应法
原理:硅烷气与氯气混合后进入固定床反应器进行催化反应,生成乙硅烷、氯硅烷、氯化氢的混合物,再通过多级精馏装置进行分离,得到高纯乙硅烷,分离出的氯化氢气体可直接进入储罐,氯硅烷则进入硅烷反应器中反应制备硅烷,硅烷可继续参与催化反应.
优点:采用相对容易控制的方式进行反应,通过多级分离实现产品循环利用,降低了成本,提高了产率.
三.高纯气体应用
(1)乙硅烷在半导体行业有着广泛且重要的应用
乙硅烷可用于太阳能电池、感光转筒、非晶硅膜、外延成长、氧化膜、氮化膜、化学气相沉积等方面。在太阳能电池生产中,用乙硅烷比用甲硅烷在非晶硅片上的沉积速度快得多,且温度可降低 200~300℃。在离子注入中,以乙硅烷作离子源后易起辉、束流强,效果明显好于用其他气体作离子源。
(2)乙硅烷在太阳能电池生产中的优势
乙硅烷在太阳能电池生产中具有显著优势。乙硅烷在非晶硅片上的沉积速度比硅烷快许多倍,能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。同时,使用乙硅烷可使生产温度降低 200 - 300℃,这不仅降低了能源消耗,还能减少对设备的要求,降低生产成本。乙硅烷在太阳能电池领域的应用,为太阳能电池的大规模生产提供了有力支持。例如,一些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采用乙硅烷后,生产效率得到了极大提升,产品质量也更加稳定。在未来,随着太阳能电池市场的不断扩大,乙硅烷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。
(3)乙硅烷提升半导体产品开发成功率
乙硅烷可大幅提升半导体产品开发的成功率。一方面,乙硅烷具有较高的纯度,能够减少杂质对半导体产品的影响。另一方面,乙硅烷在薄膜沉积等工艺中表现出的优势,如高薄膜致密度、低沉积温度、良好的掺杂兼容性等,能够提高半导体产品的性能和稳定性。例如,一些半导体企业在使用乙硅烷后,产品的开发成功率明显提高,缩短了开发周期,降低了研发成本。这使得乙硅烷在半导体行业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。
上一条: